第九十七节 海军(1/ 2)
海军部,严格的说来还不是执委会正式认可的一个组织,它在官方的组织名册上分别是渔业生产组和博铺港务区。分别隶属在农业部和民政部的属下。按照官方的分工,一个是搞渔业生产、海商运输为主,另一个则负责管理博铺营区的各项事务,包括对停泊在港内的船只进行定期维护。
但在某些前海军人员和部分海军爱好者的私下游说活动之后,这两个部门最近有合并的趋势,尽管执委会目前对此持不予评论的态度,但是只要在执委会内担任职务的人都清楚这次的合并不可避免了。
和纷纷圈地盖房的各部门不同,海军的人看不上砖木结构的红砖楼,他们心仪的是巴洛克式的海军大楼,在盖不了这样的房子之前,丰城轮就成了这个非正式海军部的办公地点。
丰城轮从D日那天下锚停泊那天开始起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。在穿越者从新建立起石油工业之前它只能停泊在港湾里。船只被精心的照料着――这条船上有现代化的航海设备:雷达、罗经、航海钟……对穿越者未来的海上力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在最危险的情形之下,还能用它逃出一条生路。
船上可用的各种家具、设备、资材和工具被陆续拆卸下来供应陆地上使用。用不上的舱室被封闭锁死,一艘大船是个复杂的世界,在缺少足够人手照料的情况下,不能留下许多察看不到的死角。
对海军部来说,这艘船上的舒适和便捷性是陆地上无法相比的。发电机虽然已经被限制在满足最基本的能源需求,供应办公和生活用电还是绰绰有余。船用大功率电台可以方便的联系所有出海船只。船上有舒适的卧室、独立的卫生间,设备完善的厨房,与一天到晚啃咸鱼、熏鱼、鱼干的广大穿越众不同,船上有冷库,在船上的厨房里能吃到新鲜的鱼,连做生鱼片都绰绰有余。还能源源不断的制造冰块,各种水果刨冰不值一提,用带来的奶粉还能做出冰淇淋来。据说偏爱海军的文总多次到丰城轮进行视察,对冰淇淋和生鱼片赞不绝口。
非正式的海军部目前承担的主要任务还是以捕鱼为主。博铺原先就有一些渔民生活,穿越者占据这里之后,他们纷纷逃遁,但是这里毕竟是临高的传统渔场,失去了渔场的渔民陷入了近乎破产的地步,最后只好由渔主出面来和穿越者们谈判,愿意缴纳一部分渔产来换取在这里的捕鱼便利。穿越者们同意了这一要求:他们可以减少渔轮的使用,减少柴油和摩托小时的消耗。双方达成了一个捕鱼协议,渔船在博铺周边地区的渔获,按2:8分成,渔民所zhan有的渔获,穿越者有权按照渔栏的收购价优先购买,穿越者有权使用多种手段支付:物资、粮食、商品、银钱均可。于此同时,穿越者的渔船依然可以自行捕鱼。
不久,这一捕鱼霸权延伸到了所有在此海域捕鱼的渔船上,凡是愿意遵循这一规矩的渔船,都必须到博铺领取红三角旗一面作为标记。为了确保这一政策的贯彻,海军每天出动一艘渔轮在渔区进行巡逻,一面捕鱼,一面对捕鱼进行监督。一是确保没有渔船有隐瞒产量,海上接运的行为,二是驱逐没有旗帜的船只。
“我们现在成了渔霸了。”陈海阳站在“渔1”号船的船台上,扫视着四周海域正在作业的渔船,想起来小时候看的连环画里的渔霸形象。当年幼小的心灵被激起了对这一不公正制度的极端反感和痛恨,也朦胧的种下了对解放军的崇拜。这大约就是他日后会成为一名海军军官的最原始动机。
此时,他却在维护着这一不公正制度,而且他还是这个制度的始作俑者之一。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。
“渔霸怎么了?渔获产量可是连连攀高,吴南海也闭嘴了!这么下去,我们海军被承认只是时间问题了。”李迪兴高采烈的站在他身边,一点罪恶感都没有――这个电子工程师出身的胖子死乞白赖的混入海军部之后,自封海军工程师,每天都在一座棚子里神神叨叨的敲敲打打,还不給任何人看,其实谁都知道那里面是一台小型的蒸汽机――国外买来的蒸汽机套件,不过这台机器从上岸至今依然没有正常的运作过。
陈海阳没有继续这个话题。自从D日之后,穿越者之间不管是什么政治倾向的,功利主义基本占据了上风,对穿越者有利的就是好――本来是非善恶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屁股坐在哪里决定的。
远处,一艘大型渔船正张开帆篷,向西面驶去,这是“登瀛洲”,正在执行它的第三次海运任务。自从第一次去广州之后,这艘船几乎没有停过,从广州运回了大量的工业部门急需的物资。渔1负责在博铺附近海域对其进行保护,但是再过去就靠他们自己了。陈海阳叹了口气:没有物质基础的海军再现代化也还是作用有限。
“注意!前方3海里处,发现大型渔船三艘,没有旗帜!”瞭望哨乐琳忽然喊了起来。他是个香港人,狂热的军事爱好者,尤其爱好海军,到了海军之后每天都穿着一身民版美国海军服。
“转舵,航向120。前进二,靠上去。”陈海阳发布着命令,原本以慢车行使的渔1号偏过船头,向渔船驶去。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