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365章 军火交易(1/ 2)
柴武给出了三十万人的‘预算’,刘弘想要直接腰斩,自然要用排除法。
即:柴武这套三十万战斗编制的预案中,有哪些部分,是绝对不能削减一兵一卒的。
首当其冲的,自然是整场战役的中心:马邑。
从严格意义上来讲,这一场马邑战役,并非是常见的伏击-包围战。
一般而言,伏击战,通常都是本方提前预知地方的行军路线,而后在该路线选择伏击地点,如山谷、峡谷等双向通道形战场,然后提前设伏。
待地方按计划进入战场,就可以来一出‘两头堵’,然后借助地形地势,对敌方进行某种意义上的包围、歼灭。
这样的伏击战,实际上并没有什么风险。
只要敌方按计划进入包围圈,那无论如何,战争打响的片刻时间,伏击一方都能凭借敌方‘仓惶迎敌’而获得巨大的优势。
即便后续的战斗形式逐渐不利,伏击一方也能做出相对安全的决策。
如拉开距离,凭借地势用滚木、巨石进行‘远程杀伤’,或围而不攻,消耗敌方士气、粮草,乃至于安全撤退。
而现在汉室正在筹备的马邑战役,与寻常的伏击战最大的一处不同,就是战场。
正常的伏击战,都是在敌军的行军途中偷袭;而马邑战役,则更像是在敌军的战略目标周围,上演一出反包围。
马邑至武州塞之间的百里区域,某种意义上确实能形成类似山谷的‘双向通道’,马邑城、武州塞两处关隘,也确实能负担起战略要点的使命。
但相较于纯粹意义上的伏击战,马邑战役所可能带来的影响,对汉室而言却风险巨大!
很简单的道理:如果是打伏击,那不过是‘一条路来两头堵’,如果没堵住,那就干脆放弃山谷两侧谷口的防守,直接跑路就好了。
反正敌方是受袭,哪怕出于‘小心有诈’的考虑,也不会继续追杀。
但在马邑战役中,充当‘山谷口防线’的两处要隘,却是肩负赵长城防线安危的马邑,以及武州塞!
尤其是马邑,正好位于赵长城唯一一处缺口的正北方向。
一旦战况有变,马邑告破,那马邑战役,将很有可能脱离刘弘预想中‘伏击战’‘歼灭战’的性质,反而转变为匈奴人大规模入侵的开端。
马邑一破,赵长城形同虚设,代国将陷入全面战争;而后,匈奴人可以东侵燕地,或南下赵地,亦或是西取上郡。
说白了就是:一旦赵长城告破,整个关东,都将不再具备任何一条,能限制匈奴人大规模机动的防线。
燕国若出问题,汉室的北方防线将更加摇摇欲坠;本就无法完全掌控的雁门地区,或许将彻底脱离汉室的掌控。
真要那样,恐怕赵长城,就真的要成为绝对意义上的第一线···
若是赵地被攻,则关东必然动荡,且先不提这烂摊子怎么收拾,光是关东诸侯为了收拾各自境内的烂摊子,从而名正言顺的扩充武装,就能让刘弘恶心好几年!
至于匈奴破马邑,跨过赵长城后西进,那更是让整个汉室都无法接受。
——一带上郡失去汉室的控制,匈奴又可以有三个方向的选择。
往北,可以对长城外的云中城,实施绝对以上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包围!
在上郡都失去的情况下,汉室绝对不可能支援的到远在后世内蒙境内的云中。
这样一来,云中被围个一年半载,而后自然破灭,也就是时间的问题了。
往西,则北地、陇右告急,最糟糕的状况,就是云中依旧被全面包围的同时,汉室整个北方沦陷!
关中北方门户的萧关,或许就会成为今后,整个汉室的北方门户;作为天子的刘弘,也能被迫体验一下大明皇帝们的感受。
——天子守国门嘛!
最糟糕的状况,则是匈奴人取下上郡之后,直接南下,近逼关中!
关中对汉室的意义自是不用多叙;若关中告急,那即便是最乐观的状况,也得的‘关东十八路诸侯入京勤王’。
而这一切,从代国(代郡)沦陷引发的后果,到关东可能出现的乱况,再到上郡失陷后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,都将对如今的汉室造成史无前例的重大打击。
——一场比高皇帝平城战役(白登之围),乃至于秦始皇沙丘之变还要严重的打击!
要想保证这一切可怕到令人发指的事情不发生,最关键的一点,就在马邑。
——无论如何,马邑都绝不能陷落!
哪怕拼着阵亡十万、二十万,甚至五十万将士,都必须保证马邑处在汉室的实际掌控之中!
当然,实际状况也没那么悲观——要想保住马邑,根本不需要死那么多人。
但柴武所提出的预案中,驻扎马邑内的那五万人,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削减的。
这不是刘弘肆意揣测,而是汉室从过去二十多年的战争中,所总结出的血淋淋的宝贵经验。
——当某一座城池被匈奴骑兵集群攻打时,汉室必须要用两倍于敌方的兵力,才能确保城池三月不失。
至于三个月之后,倒也不是说城池受不住了,而是冬天来临,匈奴人就该溜回草原了。
至于匈奴人可能来犯的兵力,目前的状况是:如果只有右贤王带幕南诸部来,那就是五万人左右;要是单于冒顿亲自来,就是十万。
但无论是五万还是十万,实际上马邑城面对的,都只会是最多三万人。
——再多,马邑-武州塞一带的战场就塞不下了。
面对三万人,派出五万士卒据城而守,再加上紧急修缮一下城防工事,出击自是不可能,守住城池还是没问题的。
若是从马邑城的大小、城墙所能容纳的守军士卒来推断,这五万守军甚至有可能被分为三到四部分,轮流上墙守卫!
马邑既然‘万无一失’,那马邑以南的楼烦一带,及赵长城一线的五万士卒所组成的‘第二道防线’,就基本没有太大的必要了。
最起码,也不许要和马邑、武州塞的守军那般,提前从长安调动、布置,然后在楼烦一带吃喝三个月。
即便马邑由于某些出人意料的因素被攻破,也不可能是战役前半段。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